|
|
|
|
为圣雄甘地相面 |
||
|
|||
黝黑是你的皮肤,圣明是你的内心;我看着你瘦骨磷磷的躯体知道你无一丝肥己放纵之心;我没有看到你的眼神,但是我可以猜测到你在念念不忘为你的祖国祈祷!瞄着你的大耳朵,知道你仰仗着民主之力幸运的为印度迎来了繁荣!我看不清你哪吐露真理的大嘴,却深受你的声音的影响,繁荣是你的豪言状语,和睦相处是
你的智慧追求;我看不清你的眉毛,但是我却感觉到了你赫赫大名的威严!让我高山仰止、慕然起敬!;看着你硕大的鼻子知道你是功在印度德在千秋的绝无仅有者!我没有看到你挺直的脊梁知道你在为祖国默默的承受着苦难! |
![]() (圣雄·甘地,印度) |
||
甘地是20世纪领导学的典范。在21世纪强调人文关怀、灵性力量、疗伤社会、慈悲资本主义大趋势之时,甘地的领导与管理思想有诸多值得借镜之处。 甘地的核心思想来自印度教的启迪,他提倡的“非暴力”(ahimsa)是指:既然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可以彻底了解真理,那就不应该以暴力手段强迫别人改变不同的看法。暴力不可能终结不义,只能带来暴力循环。他主张“真理之力”(satyagraha),以平静而有尊严的态度面对苦难,必能唤起压迫者的良知,从而降低镇压行为背后的敌意。 美国社会学者马克·杰根史迈尔近著《甘地之道:解决冲突的典范》,把甘地式领导重新解读,认为冲突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情,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及非真理两个部分,“真正的战场,其实是在我们心中”;冲突是一个大锅炉,可以将真理与非真理分开,真理可以凝聚,非真理可以弃绝,冲突可以净化自己的道德立场。 甘地认为,目标就是手段,抗争如果以非暴力、公开、肯定人生的手段进行,“胜利就是关系的转变”。甘地式的领导可归纳为下述十项原则:一、不要避免冲突。二、敞开心胸沟通并自我批评。三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,并紧抓不放。四、将对手视为未来可以合作的对象。五、使战略和目标一致。六、保持弹性。七、保持中庸。八、分配适当的施力比例。九、保持纪律。十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。 甘地为了落实“非暴力”、“真理之力”的思想,花一年时间坐火车进行印度行脚,搭三等车厢与基层民众互动,由下而上观察社会的脉动。他说:“要达成自我支配,就必须先有生命各个层面的觉悟,并以个人的知觉做为努力的起点。” 甘地提倡禁欲、简朴的生活,他说:“禁欲就是控制思想上、言论和行动上的情感。一个立志奉行禁欲的人,应该经常意识到自己的缺点,应该把缠绵于内心深处的情欲追索出来,并不断加以克服。” 甘地“非暴力抗争”的经典之作是反对盐税事件。食盐税是英国殖民印度的象征,如果印度人能打破殖民政府对食盐的专卖,就能使印度人民体会“自我支配”、“真理之力”的意义。 甘地进行了240英里的游行,使游行成为媒体宣传的焦点。抗税游行的高潮是甘地率领1万2000人在海边,以水桶装盛海水,用锅子烧海水炼盐,当警方以暴力驱赶群众时,甘地要求人民不得反抗。 甘地融合了印度教、佛教、基督教、托尔斯泰思想,形成一个非常特殊的行动哲学:一、存在就是生命,合乎真理就是肯定生命,要对生命保持善意。二、任何暴力行为都会使自己失去立场;不必去伤害对手,反而要关心对手。三、方法对了,迟早会达成目标,目标就是手段,手段就是目标。四、“非暴力抗争”的首要原则,就是拒绝使人感到羞辱。五、力量不是来自蛮力,而是来自坚毅的意志力。 甘地式典范来自“深沉厚重”的人格特质,这是一种来自道德感召的特殊魅力。甘地崇尚自我支配、俭朴禁欲、保持沉默、以诚待人、心中有神。“戒愈谨,智慧愈深”,自然产生一种超越是非善恶的气质,使跟随者发乎赤诚,形成精神动力。 “宽厚深沉”的领导型必然说话深沉、缓慢而冷静,娓娓道来,“气势磅礡,运天下于掌上”。英国殖民总督与甘地平起平坐,坐而论道,视之为可敬可畏的对手。英国最后撤出并允许印度独立,正是甘地“非暴力思想”的开花结果。 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!我们也需要抗争,但是我们的具体情况让我们怎么抗争啊?甘地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,但是情况是不同的!讲民主的英殖民地还是较仁慈的!也许我们面对的反抗对象更残酷一点!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是“胜者王候、败者贼寇”的霸道理论,是不适合人民内部矛盾的,既然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,怎么能再用这个理论呢!?我想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的理论应该退休啦!谁再用谁就是强盗,互联时代不信你粉饰太平的,我们讲究民主和王道,谁再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天下应该群起而攻之,这个人就是天下人的敌人!目前谁能想出实施比甘地更高名的办法呢!?世界拭目以待! 最后我说: 以人为本,先有伟大的人,而后方有强大的国家, 先有圣雄甘地后有印度的民主!伟大的人在于有伟大的思想!经得住千百年的事实考验!历史拒绝“伪大”! -----------王惊 涛 2007年1月7日 |
|||